搜索
查看: 217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珍惜物种频频首现泰顺乌岩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7 10:0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世纪80年代初,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发现价值与大熊猫等同的黄腹角雉而备受关注,而近期的乌岩岭,不仅黄腹角雉的照片与视频频频公布,其他的珍稀动物影像资料同样大量面世。今年6月初,乌岩岭首次发现“蝶中皇后”金斑喙凤蝶雌体;5月,乌岩岭首次捕捉到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麂的觅食视频;3月,有“神兽”之称的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苏门羚首现乌岩岭……随着林区面积的不断扩大,乌岩岭的物种多样性也得到不断提升——  近日,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外公布了一批珍稀动物数码影像资料,令人大开眼界:春天里,黄腹角雉蹲在树枝上的人工鸟巢里孵蛋;红五月,落叶遍地的密林里,一只黑麂在悠闲地觅食;冬雪中,成群野猪奔跑在一片密林深处……乌岩岭科研人员郑方东说,过去,乌岩岭就记载着存在许多珍稀物种,但是,大多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比如说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麂,上世纪80年代曾有人在乌岩岭发现,后来再也无人亲眼目睹,以为这个物种已经在乌岩岭渐渐消失了,然而,近日,数码器材却不止一次拍下了它的行踪,而且是高清晰影像。
  近期乌岩岭频频拍下一些珍稀动物的行踪,一方面跟这里的保护环境日益改善有关,而更直接的原因是,乌岩岭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购置了大批红外线感应监测相机,乌岩岭保护区在我省省内开辟了红外线相机监测动物的先河,结果证明,这项创新效果显著。红外线监测的背后,是科研人员近三年来不断探索的过程,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一些故事。
  发现金斑喙凤蝶
  乌岩岭自然保护区曾因上世纪80年代初首次发现黄腹角雉而名噪一时。然而这一片占地18861.5公顷的茫茫森林里,珍稀动物绝非黄腹角雉一种。本世纪以来,首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就是该保护区里发现了金斑喙凤蝶。金斑喙凤蝶,我国唯一的蝶类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世界上最名贵的蝴蝶,有“梦幻中的蝴蝶”和“世界动物活化石”的美誉,被国际濒危动物保护委员会定为R级(最稀有的一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一级保护物种。
  金斑喙凤蝶在乌岩岭的发现缘于一次偶然。2007年5月6日,保护区工作人员林莉斯带着儿子到乌岩岭游玩,8岁的儿子在一处瀑布旁的路边发现了一只比普通蝴蝶大得多也美丽得多的蝴蝶。此时该蝶已经受伤,不能飞舞。林莉斯将蝴蝶带回保护区管理局之后,科研人员一看就断定是全球稀有的金斑喙凤蝶,后将该蝴蝶的影像资料传给相关蝶类专家,马上在界内引发轰动。
  去年6月初,乌岩岭工作人员在进山巡护过程中又在巡护步道边发现一只金斑喙凤蝶的残体,与第一只发现的金斑喙凤蝶一样,是雄体。今年6月初,乌岩岭巡山员吴必如在乌岩岭再次发现金斑喙凤蝶雌性残体。这次发现,充分表明该物种和黄腹角雉一样,在乌岩岭有着稳定的分布。
  乌岩岭三次发现金斑喙凤蝶,在浙江省内都属唯一,且此前没有登记在乌岩岭保护动物名录之内。金斑喙凤蝶被发现之后,乌岩岭公布的珍稀动物物种如下:属国家Ⅰ级保护的有黄腹角雉、云豹、金雕、黑麂、白颈长尾雉、金钱豹、鼋、金斑喙凤蝶等8种,属国家Ⅱ级保护的有穿山甲、豺、白鹇、斑羚等43种。
  然而2009年以前,除了金斑喙凤蝶的残体被发现以外,乌岩岭保护区的其他七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都没有被拍到清晰的影像资料,甚至连乌岩岭最宝贵的黄腹角雉都没有清晰的数码照片可供察看(第一次用胶片相机拍到野外黄腹角雉照片要上溯到1981年)。正如乌岩岭一名科研人员所说:“我们都对外宣称乌岩岭有八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过去我们有人亲眼见过,也有人发现过它们的踪迹,但是,现在人都喜欢说‘有图有真相’,没有实际拍摄到这些动物的照片,我们一直感到很遗憾。”
  2009年,乌岩岭关于珍稀动物的拍摄有了很大突破。2009年4月,保护区科研人员包其敏第一次在保护区内拍摄到了清晰的野生黄腹角雉数码照片。在保护区任职多年的包其敏几乎每个月都会进入乌岩岭森林深处考察黄腹角雉的生活习性,每年也至少会碰到黄腹角雉四五次,但是由于黄腹角雉每每看到有人经过就会惊飞,镜头很难捕捉到。这么多年下来,这一天,才是他第一次真正拍摄到了清晰的黄腹角雉照片,他回忆到:“当时我发现两只黄腹角雉就在离我们前方不远处的一处岩石上,我端起佳能单反相机,飞走了一只,幸运地拍下了另外一只。”
  纪录黄腹角雉生活
  “传统的野外科研监测有几个弊端,比如说仅仅根据动物的踪迹判断物种,容易造成失误,而且人们过于频繁出现在野生动物活动区,会对野生动物的生活造成干扰。”乌岩岭管理局局长严华介绍说。2009年9月,乌岩岭科研人员找到了广东一家数码监测相机厂商,该产品利用红外线感应监测,除了蛇类等几种冷血动物之外,只要有动物经过相机的监测范围,数码相机就会进行自动拍摄储存影像。于是,乌岩岭工作人员马上订购了4台监测相机安装在黄腹角雉活动较多的区域进行实时拍摄。
  2010年4月,红外线相机监测到的第一批珍贵影像资料面世了。每年3月到6月为黄腹角雉的繁殖期,鸟巢里的黄腹角雉卵是容易跟踪的。3月,工作人员在野外发现了两窝黄腹角雉共4枚卵,于是,他们在附近架设了监测相机进行观察。4月中旬,工作人员发现其中的一窝卵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将相机里的储存卡取回来之后,很快就在电脑的视频里找到了偷食鸟蛋的元凶。
  那是一只行动敏捷的青鼬,它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跃到黄腹角雉的人工鸟巢里,三两下就把两枚卵吃了个精光。科研人员郑方东回忆说,这是监测相机安装以来他们观看到的首个震撼心灵的画面:“观看这段视频,心情是很复杂的,既心疼又高兴。心疼的是,黄腹角雉的保护价值与大熊猫等同,但是两只可能的黄腹角雉生命却在我们‘眼皮’底下流产了;高兴的是,我们终于通过相机监测找到了黄腹角雉的天敌。”这段视频是我国发现黄腹角雉以来,首次在野外拍摄到黄腹角雉卵遭天敌破坏的影像资料,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这一段视频也让以乌岩岭管理局副局长包其敏为首的黄腹角雉保护者们终于“知己知彼”了。包其敏马上对剩下的两枚卵采取了严格保护措施,他和几个工作人员一起制作了许多铁围篱,把鸟巢周边的树干树枝都围了一圈。在工作人员的精心保护下,4月底,这两枚卵顺利孵化成功。而此后包其敏更是身着迷彩服在鸟巢附近蹲守数日,在黄腹角雉对他的迷彩服渐渐降低戒备的情况下用数码单反相机首次拍摄到了许多黄腹角雉育雏的清晰照片。可以说,在这个黄腹角雉的生活被“直播”的过程中,监测相机拍摄的数码影像功不可没。
  珍稀动物大规模首现
  黑麂,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我国的特有动物,目前仅见于浙江省,由于目前存世数量极少,所以身价贵比熊猫,一般人难以见到;苏门羚,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与骡、羊、牛、羚、马等众多常见的食草动物都有些相像,但又都不太像,多栖于海拔3500米以下的森林茂密多岩石山区,保有数量十分稀少,善于在悬崖峭壁间灵活跳跃和攀岩。每当林区云雾缭绕时,远远看去,苏门羚就好像传说中腾云驾雾的神兽;白鹇,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雄鸟上体和两翅都是白色,上嵌“V”字形黑纹,图案别致,素雅而不俗气,翎羽美丽,历代封建王朝曾用以装饰胸章或臂章,作为官衔的标志……
  以上几种极其珍贵的动物,普通百姓不仅难以在生活中见到,即便是上网搜索图片,也难以辨其真伪。而在乌岩岭最近公布的一批数码影像中,就有黑麂、苏门羚、白鹇、豹猫、短尾猴、黄麂、青鼬、猪獾等珍稀动物野外生存照片5000余张。乌岩岭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林建波介绍,如今乌岩岭拍摄到的红外线监测照片,每数十张中就有一张是黄腹角雉活动的照片,这是最令工作人员欣慰的,这说明黄腹角雉在乌岩岭的存有量每年都在增加,已从最初发现的几十只发展到如今拥有400只以上。而珍稀动物在乌岩岭被大规模发现,也得益于红外线监测相机在乌岩岭的大规模投入。
  去年8月开始,乌岩岭的监测相机铺设量达到了70台。然而,在密林中铺设相机并非易事。乌岩岭森林深处多雨多雾,相机很容易因受潮而受损。科研人员包其敏、郑方东等人每月定期前往保护区取回相机储存卡数据,同时还要对密林中的70台相机一一进行检查。今年5月21日早,包其敏、郑方东二人上午8点不到就赶到了乌岩岭保护区,他们还随身带去了12只相机准备随时替换原来的一些受损相机。对于常年在林区里工作的人来说,这样的工作是近乎枯燥的,几小时下来,就是在各条人迹罕至的小道间穿梭、检查相机、取储存卡,然后奔向下一个点。5月的森林,对包其敏来说最可怕的是碰上血吸虫蚂蟥。然而春季多雨,加上密林本身多湿地,在灌木丛中行走的过程中,还是有三只蚂蟥顺着包其敏的脚爬了上来,这是防不胜防的。
  中午时分,保护区突然下起了大暴雨,两位科研人员在大岩壁底下一躲就是两个多小时。等到所有的相机检查完毕,天已经黑了。他们又是在一片漆黑中摸索着下了山。
  深山巡护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每次回来,工作成果却更让科研人员们兴奋。郑方东说,在电脑里看到黑麂觅食的清晰视频,那种心情跟当初发现黄腹角雉育雏的视频是同样兴奋的:“我们过去都是听附近的村民说曾经见过黑麂,这回总算有图为证了。还有苏门羚,也是很久以前隐约听说有人遇见过,其实苏门羚真正的样子,我们在脑海中都没有确切的完整概念。”
  现在,科研人员都期待着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金钱豹的影像哪天也能在监测相机里现身。
  影像记录是为了更好保护
  科研人员对乌岩岭的野生动物进行监测并进行影像记录,历史由来已久。只是过去全凭人力而为,比起如今的数码时代还要困难得多。
  1981年5月30日下午,当时的杭州大学生物系教师诸葛阳首次在乌岩岭发现村民捕获的一只黄腹角雉。1983年夏天,中科院院士郑光美来到乌岩岭研究黄腹角雉,此后7年间,他平均每年至少在乌岩岭上度过4个月,最多时长达7个月。世界上第一张野外黄腹角雉的照片,即由郑光美拍摄于乌岩岭。
  1984年4月,郑光美和助手在乌岩岭海拔1200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黄腹角雉的巢,里面还有3个蛋。于是他们在距离鸟巢20米外搭了个窝棚。观察工作进行了十几天之后,一天早晨,当郑光美走出窝棚时突然发现雌鸟站在树枝上,而没有在窝里孵蛋。原来鸟窝漏了,蛋掉到了树下。为了继续观察,他们开始动手修补鸟巢,然后将蛋再放回巢中。由于鸟蛋在低温下待的时间太长,已经无法在正常的28天孵出雏鸟了,可是强烈的母性使雌鸟始终不走。郑光美抓住这个机会,爬上树,在最近的位置拍摄到了黄腹角雉的照片,并录下了它的叫声。黄腹角雉照片和录音的公布震惊了当时国际雉类的研究专家。
  乌岩岭科研人员介绍,乌岩岭保护区自1975年设立以来,每个时期工作人员在其中取得的影像资料都极大推动了乌岩岭珍稀动物的保护。
  本世纪初,北师大的科研人员在对乌岩岭的黄腹角雉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发现黄腹角雉自身没有筑巢能力。于是乌岩岭工作人员找到了泰顺司前、筱村一带篾匠专门为黄腹角雉制作人工鸟巢。随着人工鸟巢制作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如今乌岩岭的每个人工鸟巢至少可供黄腹角雉使用三年以上。而仅这一项创新,就为黄腹角雉的繁殖带来了许多便利。
  目前,乌岩岭保护区共记录有陆生脊椎动物297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云豹、金雕、黑麂、白颈长尾雉、金钱豹、鼋、金斑喙凤蝶等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43种。黄腹角雉野外种群数量约400只左右,2010年获“中国黄腹角雉之乡”称号。
  目前,该保护区森林覆盖率92.8%,乔木树种活立木总蓄积量75.1万立方米。种子植物共1863种,占浙江省种子植物的55%,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许多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种类。属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有中华水韭、南方红豆杉、伯乐树、莼菜等4种,属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20种。
  近两年,乌岩岭除了大力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同时也开展了野生植物调查。去年下半年,乌岩岭保护区和浙江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合作,设立了6公顷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对其中直径一厘米以上的树种进行了GPS定位、测量、标识。去年6月,乌岩岭科研人员在保护区内发现了浙江珍稀植物——越南安息香,属省内首次发现。近日,乌岩岭科研人员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里又首次发现了多种珍稀植物,目前正在报送国际植物学专家鉴定。
  正如乌岩岭管理局局长严华所说,对保护区的生物进行监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相信随着近两年乌岩岭在与国际研究网络接轨的不断尝试中,会有生物多样性方面更新更多的首次发现。(温州日报 翁卿仑)
更多精彩图片:
豹猫
黄腹角雉幼鸟孵化成功。 包其敏 摄
“神兽”苏门羚
白鹇
森林雪地里的黄麂
雪地里的野猪
猪獾
黑麂


该贴已经同步到 大笨钟的微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12-7-7 10:45:15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7-7 10:45:15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我读小学时 家里有一天出现了一只猫头鹰 最后放养在乌岩岭 哪里成了它的家\n\n 来自 蘇3蘓3 的新浪微博
4#
发表于 2012-7-7 20:47:20 | 只看该作者
除了黄腹角雉,早先公布的稀有动物泰顺其他丘陵一样都有,记得10年前还有猴不知道啥品种,不过现在非法捕猎比较严重,建议相关部门普及动物保护到户。\n\n 来自 夏杰-夏念胜 的新浪微博
5#
发表于 2012-7-7 23:0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夏杰-夏念胜:昨晚县城回大安的公路上就看到近前方有一头黄麂慌慌张张地横穿公路,笨拙地跳了两三下才爬上公路边的石坎。\n\n 来自 中国廊桥网 的新浪微博
6#
发表于 2012-7-7 23:3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国廊桥网:黄麂我六一回家时在路上也捡了只 看着没啥伤就那路边草丛里路人看不到的地方放了,不知道是死死活。\n\n 来自 夏杰-夏念胜 的新浪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