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堡垒民居——泰顺上交垟土楼[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 23:2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泰顺上交垟土楼位于泰顺县罗阳镇上交垟村,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网图片库董年龙摄影
泰顺土楼并非泰顺传统的民居,是特定的历史时期一种特殊民用防御式民居,主要分布于泰顺县毗邻福建省寿宁县、福鼎市的南部和西南部。
上交垟土楼是泰顺首座土楼建筑,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咸丰八年(1858)夏,太平天国石达开部攻克处州(今丽水),并占领了云和、景宁等地,逼近泰顺,民心惶遽,纷议迁徙。为保护数代人创下的家业,该村曾氏家族运用福建土楼建筑技艺,着手建造了一座回廊式的方形土楼。土楼内为梁架结构,外合围用泥土夯成厚约1米的土墙,墙底部还包砌块石,三面挖出护墙沟,内部天井处建一大水井,底层设粮仓,囤积粮食。一旦发生战乱,全族可藏身土楼,凭借土楼的坚固和足够的粮食和水资源,可在一定时间内抵御来犯之敌。上交垟土楼现保存完整,客家乡土典型风格建筑泰顺上交垟土楼2013年5月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居福建同安的曾氏,迁居罗阳交垟后,因群盗流窜为害,迫使居住在偏僻山区的山民聚族而居,集体防御。清嘉庆年间,曾氏利用传统方式建造了有防御功能的土楼,占地约625平方米,村里人又叫“仓楼”。平时充当堆放谷物和农具的仓库,一旦有入侵者,他们就集中入土楼藏身。
上交垟土楼,内部木构建筑两层,两坡顶,平面呈“口”字形布置,之间设天井;东西面阔五间,南北面阔四间。楼外周圈设壕,作防御用。楼层高耸,开有小窗和众多可观察外界的枪眼,从而视野开阔。大多数土楼内建有灶房、粮仓,上交垟土楼内还建有水井、畜圈等配套设施,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生活起居十分方便。
上交垟土楼为曾氏家族于清晚期所建,曾氏从福建泉州一带迁来,带来此建筑形式。
泰顺上交垟土楼不但具有便利生活起居、仓储的民用功能,同时具有能够防范外来侵扰,确保族群安全的军事防御功能。由于土墙厚度大,建筑材料环保清洁,可隔热保温,又可调剂室内的干湿度,冬暖而夏凉,春秋空气湿度宜人,外围建有护墙壕沟,壕里的水也可调剂夏季酷暑的炎热。
  泰顺上交垟土楼内景。

上交垟土楼,内部木构建筑两层,两坡顶,平面呈“口”字形布置,之间设天井;东西面阔五间,南北面阔四间。楼外周圈设壕,作防御用。楼层高耸,开有小窗和众多可观察外界的枪眼,从而视野开阔。大多数土楼内建有灶房、粮仓,上交垟土楼内还建有水井、畜圈等配套设施,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生活起居十分方便。
上交垟土楼为曾氏家族于清晚期所建,曾氏从福建泉州一带迁来,带来此建筑形式。
上交垟土楼,内部木构建筑两层,两坡顶,平面呈“口”字形布置,之间设天井;东西面阔五间,南北面阔四间。居室环围墙而建,四角均有木梯通往二楼。二层每间用壁板隔断,向天井一侧周围用栏杆,向外一侧则辟有窗洞及瞭望孔等。
上交垟土楼为曾氏家族于清晚期所建,曾氏从福建泉州一带迁来,带来此建筑形式。上交垟土楼不但具有便利生活起居、仓储的民用功能,同时具有能够防范外来侵扰,确保族群安全的军事防御功能。
上交垟土楼,楼外周圈设壕,土楼只有一扇大门能进出。
世居福建同安的曾氏,迁居罗阳交垟后,因群盗流窜为害,迫使居住在偏僻山区的山民聚族而居,集体防御。清嘉庆年间,曾氏利用传统方式建造了有防御功能的土楼,占地约625平方米,村里人又叫“仓楼”。平时充当堆放谷物和农具的仓库,一旦有入侵者,他们就集中入土楼藏身。
上交垟土楼,楼外周圈设壕,三面有护楼河沟作防御用。楼层高耸,开有小窗和众多可观察外界的枪眼,从而视野开阔。同时具有能够防范外来侵扰,确保族群安全的军事防御功能。

上交垟土楼,内部木构建筑两层,两坡顶,平面呈“口”字形布置,之间设天井;东西面阔五间,南北面阔四间。居室环围墙而建,四角均有木梯通往二楼。二层每间用壁板隔断,向天井一侧周围用栏杆,向外一侧则辟有窗洞及瞭望孔等。
中国网图片库董年龙摄影
▁▁▁▁▁▁▁▁▁▁▁▁▁

中国廊桥网 //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

爱廊桥公众微信号:ilangqiao

地址:温州黎明西路20号万洋大楼201电话:0577-21215678

编辑邮箱:zxb@langqiao.net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