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好人 于 2015-10-16 11:43 编辑
2015-10-15 来源: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作者:张志刚
核心提示: 斗转星移,五百多年过去,“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泰顺人,依然过着几近与世隔绝的农耕生活。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年复一年,在新中国向贫困开战的年月,毫无悬念地“享受”到国家级贫困县的待遇。
-1978年,浙江泰顺县地区生产总值只有4200多万元,财政总收入277万元,财政总支出648万元,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小企业的账单。
-如今的泰顺,先后有21家在全国兴办泰商市场获评全国百强优秀示范市场。去年,36万人的泰顺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亿元。
1452年,泰顺设县。史传,明景帝为母亲庆寿,钦定新设县名泰顺,取“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意。
斗转星移,五百多年过去,“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泰顺人,依然过着几近与世隔绝的农耕生活。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年复一年,在新中国向贫困开战的年月,毫无悬念地“享受”到国家级贫困县的待遇。
历史经常在不经意间作弄人。浩荡的“皇恩”没有改变泰顺人的生活,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场春风吹拂,改变了泰顺人的命运。有人说,前些年泰商返乡过春节,泰顺城乡车水马龙,物价上涨,国家级贫困县的街上跑着数十辆劳斯莱斯汽车,更别说有多少奔驰、宝马了……
困 境
泰顺曾经是一个青山秀水招人爱,山多涧密使人愁的地方。
泰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近77%,绿色生态状况荣获多个国家级头衔。
泰顺传统文化浓郁,革命历史悠久。历史上泰顺曾出过徐奭、蔡起辛文、武状元;泰顺是廊桥之乡,国家认定要保护的32座廊桥在泰顺就有15座;以泰顺石与竹为原料的叶腊石雕和竹刻造就了一批艺术大师;每逢正月十五和三月三的“百家宴”已经成了“千家宴”,高峰时约六千桌,县内外宾客相聚,使人想起“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的景象。
泰顺还是革命老根据地,1935年4月、刘英、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九峰白柯湾,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迄今已逾八十年。
泰顺有千米以上的高山179座,大小溪流百余条。然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竟成为泰顺福祸相依的屏障:当年,日本侵略者打到二省三县的交汇处分水关,因重山阻隔而望山兴叹,使泰顺免于战祸;“山高皇帝远”,却又使当年中共闽浙边红色政权得以生存,直到星火燎原。
泰顺人曾经为交通而战。自明清时就在溪涧上架起数十座风雨无阻的廊桥。周万巩老人还提起一个故事:“民国十七年南阳村林先生曾去北方买来两只骆驼,计划用它搞运输,没想到才赶到上海附近就死了,他还赔钱雇人把骆驼尸体埋掉”。水土不服,“沙漠之舟”挑不起大山深处跑运输的重担。
泰顺人也曾经为贫穷而战。但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环境使经济发展举步维艰。1978年泰顺县地区生产总值只有4200多万元,财政总收入277万元,财政总支出648万元,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小企业的账单。
泰顺人,路在何方?
走出大山
泰顺县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1988年建立的“浙南瓷厂”,厂名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书写。这个有职工800多人,年产值约900万元的细瓷厂,生产的杯、碟、盘、碗在最风光的时候曾销往美国、欧洲等地。可以想见,当地人在泰顺能成为该厂的一名职工,定是让人羡慕不已的美差。
好景不长。得风气之先的深圳、佛山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与广东人风光无限的产品相比,泰顺的细瓷自渐形秽。从浙南瓷厂走出去推销“泰顺瓷”的推销员遭遇到“滑铁卢”。从此,瓷厂生产萎缩、职工减员,直到世纪之交的2000年,终于停产。
向贫穷开战,向封闭开战,泰顺人开始走出大山。
经营的商品在增加。泰顺人一开始卖的是自产陶瓷产品,后来卖深圳、佛山产品,再后来就索性“买全国、卖全国”的陶瓷和建材产品……
营商的地域在延伸。南通码头一度听到的是泰顺话而非南通话,熙熙攘攘的码头上聚集着一批泰顺人,装卸、运销、洽谈。“晚上睡地板,白天当老板。”从南通到常州、苏州、上海……
商业模式在升级。从采购、推销开始,到异地运销、代销、办综合市场、专业市场……
经商队伍在壮大。跨过西旸镇金山桥,走出分水关。张风叶、张大平、许斌第一批走出去了,瓷厂的员工出去了,曾经的委、局、办、乡镇乃至县领导也“下海”走出去了……
当人们仍然在争论姓“社”姓“资”的时候,低调的泰顺人已经“淘”到了“走出大山”的第一桶金;当共和国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泰顺人是走在第一梯队中的那一群人。
2013年,在浙江省、温州市以及中国商业联合会的支持下,在杭州市召开了泰顺县在全国建千家市场、实现一万亿销售额的启动仪式,向“千市万亿”的目标进军。这既是启动仪式也是走向未来的誓师大会。
如今的泰顺,先后有21家在全国兴办泰商市场获评全国百强优秀示范市场,五洲国际、新明、港龙、美吉特、亿联六家被评为2015年中国民企500强,新明、五洲先后在香港上市。东至上海、天津,西至喀什,南至楚雄,泰商在全国28个省区市兴办了近千家约万亿销售额的市场。
去年,36万人的泰顺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亿元。然而,大山之外正在努力向“千市万亿”进军的14万泰商实现了多少国民生产总值,谁也说不清。只有春节泰商返乡时,满街的豪车可以给你一个确实清晰但又十分模糊的答案。
泰顺,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市场投资开发第一县”。
考 验
中秋前夕重访泰顺,下起雨来。满目青山,依然雨雾朦胧,青翠欲滴。气温略降,新添几分清凉。
在董旭斌县长召开的泰商座谈会上,听到比较多的话是“抱团取暖”。
经济转型与电子商务也给泰商带来挑战:市场竞争激烈;发展空间变窄;招商“有场无市”;“鸡头”企业多,“龙头”企业少;市场建设缺乏强势品牌……
一度高歌猛进的泰商,会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考验来了。
还是那句话,成长中的困难在成长中化解,发展中的问题靠发展去解决。泰商在向几个方向“突围”。
应对现代经济挑战,首要是提高人的素质,严立淼代表的泰商们及其后代早已开启了文化深造的课程,他本人已是浙大经济管理学硕士;“鸡头”成为“龙身凤尾”的重新洗牌,使“品牌”、“规模效应”、“现代企业制度”在县委、县政府及泰商圈中积极酝酿;互联网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与泰商主动联姻;“前市后厂”的“无缝连接”的购销体制逐渐形成;文化产业、旅游开发正吸引泰商跨界绽放……
“九山半水半分田”,没能阻隔泰商走出大山闯世界的步伐。可以想见,“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绿水青山,为时不远,人们将会向她扑去。
(张志刚 作者为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