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丝如麻未断绝。”
3月,泰顺筱村镇坑边村玉溪边,小雨淅淅沥沥,贴着工地大篷的边沿,掉落的雨丝在镜头下被清晰捕捉。
山区的雨,一大早倏然而来,却断然没有倏然而去的姿态。
大篷下,聚集了泰顺木拱廊桥绳墨师傅曾家快,泰顺非遗中心主任季海波,还有一批工匠。他们因为架于玉溪上的文兴桥而来。
文兴桥,始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在民国十九年重修。去年中秋的夜晚,整座桥身被洪水冲走,捎上了一端的石墩。幸存的一端石墩,在不远处和大篷对望着,隔着清亮的玉溪,因着溪水汩汩地对话。
文兴桥的结构非常奇特,在泰顺众多廊桥中是唯一一座左右不对称的。相传当年造桥时候,绳墨师傅带着徒弟,分别负责一端。徒弟怕自己负责的一端不牢固,加用了几箩铁钉,因此桥身向少铁钉的方向倾斜。幸存的一端石墩,是多了几箩铁钉的徒弟一端。
今天是文兴桥重修开工的第一天,就着季海波带来的重修图纸,曾家快和季海波争议了一些时光。 萧百兴到达泰顺亲密接触已经十多年,他爱文兴桥,也爱其他各座桥,“廊桥也许是推动了传播。不过,蜈蚣桥,多么生动而饶富深意的名字!实有特殊泛神论的隐喻。”
在“廊桥”名称之前,被惊艳的诸多外来专家们,将“蜈蚣桥”叫作“虹桥”,称“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
在萧百兴看来,泰顺木拱廊桥与汴京虹桥之结构看似类似却不尽相同,惟两者根本的差异更远在“结构之外”(something beyond structure)。
对照之下,汴京虹桥以当时最符合北方劳动现实的经
被洪水冲走前的文兴桥 修复中的文兴桥。至今已经修复差不多。
丘眉,专栏作者。本文为求是杂志社主管的《小康》杂志九月刊发新稿件,专栏“私享城市”。
文|丘眉 图 | 季海波 出品|头号地标
|